202
香港公司报税,这几点请注意!否则银行账户被注销,白花冤枉钱!
时间: 2022-06-06 21:42:37 点击数: 51 来源: 铭泰国际
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。在香港成立公司,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企业投资及链接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。
香港公司之所以如此受欢迎,不仅是因为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,更是因为香港低税率,税制简单。
近期,是香港税表下发的高峰期,是香港公司报税的季节。根据香港法律规定,只要香港公司有开设银行账号,有资金运作,或是有通过香港进出口货物,都是需要做账报税的。
香港公司做账报税时间 1. 新成立的香港公司第一次报税时间为:自成立日的18个月内,会首次收到税务局发出的税表,收到税表后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报税事宜。
2. 非新成立的香港公司每年的税表发出时间:每年的4月1日,收到利得税税表后,一个月内需完成报税工作。
香港公司报税与缴税是分开的,报税一定要报但是未必就要缴税,审计后处于负利润的公司则无须缴税,同时,亏损额可抵扣下一年度盈利收入。
注意:若香港公司在报税期内没有收到香港税务局发来的利得税表,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公司不用做账报税。在这种情况下,香港公司应该在报税期限内,自觉完成报税工作,若逾期报税或不报税,香港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惩罚,轻则罚款,重则股东董事被列入黑名单,被冻结银行账户,或账户资金被缴入港府府库,被香港法院起诉或判刑。
香港公司做账报税应遵循的原则 ⑴ 应根据香港会计准则和公司法条规来做账;
⑵ 同时考虑合理避税以及成本的问题;
⑶ 必须由专业的持证会计师,进行做账报税;
⑷ 须经由香港持证核数师,进行核数审计。
注意:在做账、核数审计、报税过程中,必须严谨对待,不能随意做账、核数审计及报税,若被香港税务局发现公司存在作假、欺诈行为,轻则被罚款,重则董事被列入黑名单,被起诉。
做账报税最常见的两种错误 1. 报税逾期税务局对于报税日期和期限是有严格规定的,收到税表报税期限一般1个月,而针对第一封税表,可申请延期3个月左右,实报公司收到税表可按结算日期不同而自动延期。
如果香港公司税务申报逾期超期了该怎么办?
超期未申报将会收到税务局寄出的罚款通知单,通知单上会注明因为某香港公司申报税务超过了规定的期限,因此会造成一定金额的罚款,并依旧需要继续做税务申报。
2. 零申报的错误概念错误概念1:香港公司离岸经营可以做零申报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错误,香港公司只要有经营,无论是在本港经营还是非本港经营,均需要向香港税务局递交税务申报材料,账目保存至少七年。
错误概念2:不做零申报岂不是要交税?香港是按利得税向公司收税的,所谓利得税,就是利润部分去交税,如果没有盈利则无需交税。
因此,提醒各企业需要正规经营香港公司,依据公司实际运营期情况去做账报税,正规报税对公司发展较为有利。
按时报税对后续发展能带来帮助 如实报税不仅仅只是应付政府处罚,对企业后续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帮助:
1. 想公司长期运营,需如实申报:每年理账可保持良好的会计及核数记录,利于日后反查账目及管理使用。同时透过核数,提高公司管理质素,了解内部监控制度,保障股东之权益。一个正常运作的公司应按照当地的税法规定依法纳税,这个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如果想公司长期运营下去的话,则需要做实申报。
2. 香港展位费优惠:很多外商都会要求其合作伙伴提供过往的会计及审计记录,以便了解公司的背景及实力,从而考虑是否进行合作或是提供商品。在香港参加展会,如有审计报告和交税证明,可以申请香港贸易发展局给出的展位费的优惠。
3. 亏损持续弥补下年度利润:香港公司理账报税后,经香港税局核定为亏损,可无限期弥补以后所产生的利润。
4. 企业资金盘活,利于银行融资:利用香港公司名下所持有的资产可以进行和银行融资贷款,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盘活。公司需要有连续3年的“审计报告”,并且都是盈利的,这样有利在香港银行信贷审查。
5. 利于开信用证:香港公司每年都做账审计,有利于开信用证。银行在给客户开具信用证的时候会审查客户历年的审计报告,据此来决定给客户开具信用额度。
6. 完税证明:目前天猫国际的续签和入驻等都需要香港公司提供的完税证明,而完税证明则是正常去香港报税后的结果。
7. 香港移民:后期申请香港移民,企业正常报税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之一。
8. 香港上市:如果后期企业想要发展香港上市,那么正规合理的税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。
CRS大环境下香港税局加强监管 虽说香港奉行“低税率、鼓励营商”的政策,但是对于违规报税方面香港政府一直以来都查的很严。特别是如今CRS体系在香港正式施行,对于漏报、少报等行为,香港税局也将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。香港公司法及税务条例规定,香港有限公司无论是否有利润,每年都必须做账审计,向股东、董事及税务局申报公司的财务状况。
同时,香港地区银行为防涉及“洗钱”,不仅对开户名额进行严格审查,对已存量账户也同样强监管。
在CRS和SCR大环境下,香港公司审计报告作为合法经营证明文件,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因此,对香港公司进行合理的做账报税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事项。
香港公司之所以如此受欢迎,不仅是因为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,更是因为香港低税率,税制简单。
近期,是香港税表下发的高峰期,是香港公司报税的季节。根据香港法律规定,只要香港公司有开设银行账号,有资金运作,或是有通过香港进出口货物,都是需要做账报税的。
香港公司做账报税时间 1. 新成立的香港公司第一次报税时间为:自成立日的18个月内,会首次收到税务局发出的税表,收到税表后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报税事宜。
2. 非新成立的香港公司每年的税表发出时间:每年的4月1日,收到利得税税表后,一个月内需完成报税工作。
香港公司报税与缴税是分开的,报税一定要报但是未必就要缴税,审计后处于负利润的公司则无须缴税,同时,亏损额可抵扣下一年度盈利收入。
注意:若香港公司在报税期内没有收到香港税务局发来的利得税表,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公司不用做账报税。在这种情况下,香港公司应该在报税期限内,自觉完成报税工作,若逾期报税或不报税,香港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惩罚,轻则罚款,重则股东董事被列入黑名单,被冻结银行账户,或账户资金被缴入港府府库,被香港法院起诉或判刑。
香港公司做账报税应遵循的原则 ⑴ 应根据香港会计准则和公司法条规来做账;
⑵ 同时考虑合理避税以及成本的问题;
⑶ 必须由专业的持证会计师,进行做账报税;
⑷ 须经由香港持证核数师,进行核数审计。
注意:在做账、核数审计、报税过程中,必须严谨对待,不能随意做账、核数审计及报税,若被香港税务局发现公司存在作假、欺诈行为,轻则被罚款,重则董事被列入黑名单,被起诉。
做账报税最常见的两种错误 1. 报税逾期税务局对于报税日期和期限是有严格规定的,收到税表报税期限一般1个月,而针对第一封税表,可申请延期3个月左右,实报公司收到税表可按结算日期不同而自动延期。
如果香港公司税务申报逾期超期了该怎么办?
超期未申报将会收到税务局寄出的罚款通知单,通知单上会注明因为某香港公司申报税务超过了规定的期限,因此会造成一定金额的罚款,并依旧需要继续做税务申报。
2. 零申报的错误概念错误概念1:香港公司离岸经营可以做零申报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错误,香港公司只要有经营,无论是在本港经营还是非本港经营,均需要向香港税务局递交税务申报材料,账目保存至少七年。
错误概念2:不做零申报岂不是要交税?香港是按利得税向公司收税的,所谓利得税,就是利润部分去交税,如果没有盈利则无需交税。
因此,提醒各企业需要正规经营香港公司,依据公司实际运营期情况去做账报税,正规报税对公司发展较为有利。
按时报税对后续发展能带来帮助 如实报税不仅仅只是应付政府处罚,对企业后续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帮助:
1. 想公司长期运营,需如实申报:每年理账可保持良好的会计及核数记录,利于日后反查账目及管理使用。同时透过核数,提高公司管理质素,了解内部监控制度,保障股东之权益。一个正常运作的公司应按照当地的税法规定依法纳税,这个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如果想公司长期运营下去的话,则需要做实申报。
2. 香港展位费优惠:很多外商都会要求其合作伙伴提供过往的会计及审计记录,以便了解公司的背景及实力,从而考虑是否进行合作或是提供商品。在香港参加展会,如有审计报告和交税证明,可以申请香港贸易发展局给出的展位费的优惠。
3. 亏损持续弥补下年度利润:香港公司理账报税后,经香港税局核定为亏损,可无限期弥补以后所产生的利润。
4. 企业资金盘活,利于银行融资:利用香港公司名下所持有的资产可以进行和银行融资贷款,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盘活。公司需要有连续3年的“审计报告”,并且都是盈利的,这样有利在香港银行信贷审查。
5. 利于开信用证:香港公司每年都做账审计,有利于开信用证。银行在给客户开具信用证的时候会审查客户历年的审计报告,据此来决定给客户开具信用额度。
6. 完税证明:目前天猫国际的续签和入驻等都需要香港公司提供的完税证明,而完税证明则是正常去香港报税后的结果。
7. 香港移民:后期申请香港移民,企业正常报税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之一。
8. 香港上市:如果后期企业想要发展香港上市,那么正规合理的税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。
CRS大环境下香港税局加强监管 虽说香港奉行“低税率、鼓励营商”的政策,但是对于违规报税方面香港政府一直以来都查的很严。特别是如今CRS体系在香港正式施行,对于漏报、少报等行为,香港税局也将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。香港公司法及税务条例规定,香港有限公司无论是否有利润,每年都必须做账审计,向股东、董事及税务局申报公司的财务状况。
同时,香港地区银行为防涉及“洗钱”,不仅对开户名额进行严格审查,对已存量账户也同样强监管。
在CRS和SCR大环境下,香港公司审计报告作为合法经营证明文件,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因此,对香港公司进行合理的做账报税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事项。
